※ 此篇為讀書心得,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做為參考。
壹、書籍相關欄位說明
一、書名: 艷后的女兒
二、書籍作者、編譯者:米雪兒‧莫倫/編譯者:謝瑤玲
三、出版單位:高寶
四、出版年月:2011年6月15日
五、版次:初版
貳、內容欄位說明
一、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:
作者簡介:
米雪兒.莫倫 Michelle Moran
出生於加州的聖佛南多河谷,小時候就對寫作產生興趣,十二歲開始便將她所寫的故事與中篇小說投稿給出版社。莫倫進入波莫納學院就讀之後,盡可能選修英國文學課程,尤其是米爾頓、喬叟,與莎士比亞的作品;主修英文。某年夏天,她前往以色列擔任考古學志工,後來在加州克萊爾門大學取得碩士學位。
莫倫旅遊世界各地,從辛巴威到印度,都有她的足跡。她在各個考古據點所累積的經驗,引發她撰寫歷史小說的靈感。她曾在一所公立高中任教了六年,如今是一名全職作家,與夫婿居住在加州。著有暢銷歷史小說《納芙蒂蒂》、《異教皇后》、《杜莎夫人》等書。
內容簡介:
純潔而美麗的塞勒涅是出身不凡、血統高貴的埃及公主,正如她名字中象徵的意義──月亮一樣,她不但是母親克麗歐佩特拉七世(埃及豔后)捧在手心上的珍寶,更是父親馬克.安東尼無比的驕傲!然而在父親戰敗身亡、母親含恨自盡後,塞勒涅才恍然明白,自己身為公主的榮耀早已成為過去,如今的她,不過是個只能隨人屈辱擺布的階下之囚。
《豔后的女兒》一書,描寫羅馬共和末期的重大歷史事件──托勒密王朝的覆亡。全書以塞勒涅的第一人稱出發,敘述了一個十歲女孩歷經國破家亡、輾轉流徙,而後在羅馬安身立命的心境轉變。
塞勒涅即克麗歐佩特拉.塞勒涅二世,在歷史上以身為埃及豔后之女聞名,而她與努米底亞國王尤巴二世的結合,共同將茅利塔尼亞治理得井井有條,成為當時的文化重鎮,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。
二、內容摘錄:如果你那麼擔心羅馬的文化會改變,那就不要再踩著奴隸的背生活,開始自己做事吧。(p.179)
三、我的觀點:
剛開始是因為這本小說的作者才吸引我去讀的。本書敘述的是安東尼跟克麗歐佩特拉七世的女兒賽勒涅,在被勝利者屋大維帶回羅馬後的故事。作者很深入的去描寫羅馬社會在帝政初期的情形,看完讓我對古羅馬產生很大的興趣,也因作者的描寫功力,歷史人物在她筆下都變得栩栩如生。
本書以賽勒涅─馬克.安東尼與克麗歐佩特拉七世(埃及豔后)的女兒,的視角來敘述故事。身為埃及公主,塞勒涅以前從來沒有想過,有一天她會在羅馬生活。她鄙夷羅馬人,認為他們不過是一群粗魯野蠻的暴徒。因此,剛開始相當抗拒與他們一同生活,也為自己的命運感到日夜惶恐不安。
直到……她遇見了馬塞盧斯。身材健美、留著一頭金色鬈髮的他,是羅馬皇帝屋大維指定的繼承人,他的個性開朗風趣,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,卻對她親切的關懷,讓情竇初開的塞勒涅深深為之著迷。成為她在遠離故鄉埃及、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裡,心中唯一的寄託。但那時的塞勒涅還不知道,她的宿命在另一個人身上,而那個人卻早就出現在她的生命之中……
我最喜歡作者對賽勒涅與尤巴兩人之間愛情的描寫,令人聯想起珍.奧斯汀的《傲慢與偏見》,男女主角的彼此誤解與機智的言語互動,是最為精彩的部分。除此之外,對於羅馬生活的細節描寫,羅馬文化對塞勒涅的衝擊,還有塞勒涅的兄弟之死,都是本書值得再三回味的片段。
總結,若要以看羅曼史的心態來閱讀此書,可能會有點失望,畢竟它愛情成份少了點。但若想更了解歷史,並對羅馬有興趣的話,相當推薦這本書。它描寫生動且引人入勝,令人沉醉其中。
四、討論議題:若要你以賽勒涅的角度去想,妳會選擇怎麼做?
五、參考資料:
玥歆筆:
2015/8/7